查看完整版本: 转帖 ---天才吉他手 ----- 江建民 --

kk 2005-8-2 13:20

----天才吉他手 ----- 江建民 --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转自 华音音乐网<br /><br />    [attach]10698[/attach]编:江老师谈一谈您学吉他的过程吧!<br />江:我学吉他受到我哥哥的影响很深,一切发生得很自然。在我小学四年级时,而大我五岁的哥哥那时念五专,和同学玩band。当时美军还在台湾,对他们接触音乐的品味具有直接的影响,于是,他们便接触了Led Zeppelin、Santana、Black 安息日……等热门乐团。由于小时候很崇拜我哥,便跟着他们一起听音乐。<br />  哥哥外出时,我一逮到机会就弹弹他的吉他,不过,那纯粹是游戏,还称不上是正式的学习。有时候跟着旋律弹,试着抓歌,也颇自得其乐。但是,毕竟当时年纪小,所以这个兴趣并没有持续。<br />  高中时,朋友组了个合唱团,邀我过去看他们练团,他们所练的曲子,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,于是我无心的弹了一段「Stair way to heaven」,竟意外的获得大家的好评,从此我便加入他们,曾经中断的音乐生涯,就这样恢复了。之后,陆续接了几场校园演唱会的表演,但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弹什么?总是懵懵懂懂的,只是因为喜欢就去做了!而且在那个年龄,很向往这种特立独行的感觉,因此,更坚定我学吉他的意愿。<br />  但是真正开始学吉他、乐理等相关的东西,是在部队的那一段日子。那时候我连简谱都不会看,只有乱弹的本事,却侥幸的考上艺工队。进艺工队之后,在音乐课程的安排下,我开始从基础学起,陆续碰到许多问题,于是便花了很多时间钻研。我曾经很迷Takanaka的东西,所以我就把「Rainbow goblin」整张的套谱都写了,从那时起,我真正学到很多相关的东西。<br />  说起来,我的运气算蛮好的,因为我本身是个很懒的人,平常也不会主动的去学什么,只是工作的需要,逼得我必须吸收更多相关的信息,虽然是土法炼钢,但还不致于原地踏步,而且效果还不错。我觉得所学与实际的结合,真的是蛮重要的!<br /><br />编:这或许就是所谓的「教学相长」吧!透过工作,也得逼得自己再自修。 <br />江:但是,这些东西如果要学的话,还真的找不到人学呢!类似这种专业的领域,其实只能靠自己去摸索。我很庆幸能在工作上获得许多学习机会,而且这种学习是持续性的。<br /><br />编:蛮多人后来都转往MIDI这方面发展,不知您本身对MIDI这方面有什么看法? <br />江:我觉得现在如果做MIDI的话,有点「高档买进」那种感觉,实在是因为参与的人太多了!你绝对比不上很早接触MIDI的人,而且这些玩MIDI的人,除了MIDI很厉害、本身的底子很扎实之外,还要有「天份」!七、八年前,MIDI刚在台湾发迹,节省不少工钱,造成流行音乐的革命。资深的乐师,一夕之间被年轻的MIDI玩家所取代,传统的制作方式,遭受前所未有的颠覆。可是,那些玩MIDI的人,平均磨炼不到两年便消失了!现在剩下来就那几个人,这不能说是垄断,而是剩下的人都蛮厉害的:像涂惠源、屠颖、鲍比达、王继康……,他们都是很棒很棒的!这时候如果要我做MIDI的话,顶多就是做做节奏的部份罢了,根本不知道能干嘛?<br />  数年前,我开始试着「编曲」,初时我曾想:编曲通常都是以钢琴为主要发展,这是一般人都做得到的编曲方式,我却望尘莫及!后来我自己想通了:既然没什么人玩Live编曲,我就做Live编曲,放弃了MIDI编曲。就这样,我走出了一条live编曲路线,倒也觉得挺好的!<br /><br /><br />编:用吉他编曲有没有诀窍? <br />江:平常要多注意一般流行歌曲的动向。像前一阵子很流行Unplugged的东西,我们便可以针对这种趋势做模拟考量;倘若在只有一两把琴,所准备的东西又不多的情况下,却要做unplugged表演时,你可能要很重视Arpeggio的方式、旋律的配合,还有编曲节构的大概轮廓,从种种相关的问题慢慢着手。<br />  这几年又变成Shery Crow的天下。她的东西其实很六○年代,很像Jimmi Hendrix那个时代的作品,比较不假修饰的,很类似伍佰那种方向。我因为工作上的缘故,对这些讯息自然会特别注意,了解现在的流行什么?这是一种职业上的反应,平常多注意,一旦碰到状况的时候就可以做为参考。<br /><br /><br />编:要做到这一点,本身的敏感度要够!但是,这种本事每个人都学得来吗? <br />江:因为这是我的职业,所以就会比较注意,久而久之,这种事就变得很自然了。<br />平常练习多「听」是很重要的。我的音乐听力始终很差,刚退伍时,曾拜张弘毅老师为师。我见他拿着录音机边听边写,并将简谱写成总谱。我那时候才开始利用这种方法,先以简单的旋律训练听力,这个是很有必要的!因为我们不是正统科班的人,这方面比较弱,所以听力训练很重要!你在听的时候信息都可以进去做一个整理,这个时候这个位置大概是什么,就可以听得出来了!<br /><br /><br />编:大家心中的「天才吉他手」果然名不虚传! <br />江:没有没有!(编按:他相当谦虚而慌张的推辞着这个封号)直到退伍时,我才正好注意到听力这个问题;那时,我和小涂(涂惠源)刚要准备庾澄庆首张专辑,长时间的相处下,我才惊觉别人的听力程度!小涂真的很恐怖!吉他弦如果全部放松,「啪」的一弹,他竟听得出那是什么音。这真的是基础!他用的是绝对音感,而我只能做到用比较的方式,听听这个音和那个音的距离、位置,也就是相对音感。<br /><br />编:这样说来,听力也是可以训练的?需不需要自己订下标准?依自己的进度配合进阶的训练? <br />江:听力当然可以训练!只是平常要多注意;我刚开始先听低音(Bass音),因为那最容易听出来,然后慢慢听Bass上面不一样的部份,比方说下面弹G,上面弹F和弦;之后,变成五度、Diminish、减九和弦……慢慢往上爬。<br /><br /><br />编:您还没提到当出是怎么进入这个圈子的,是因为艺工队吗? <br />江:其实所有的事都没有勉强。早在我加入学生乐团,偶而做做校园演唱会时,就认识了一票玩音乐的人,而至今还「存活」且叫得出名字的:像张耕宇、庾澄庆…其实都是很久以前就认识的朋友。在我将退伍之际,是国语音乐的转型期,苏芮是那时期的代表。我一退伍就埋首做薛岳的专辑,在薛岳第一张的宣传期,自然而然的和他们「搅和」在一块,所有的人都一起成长。<br />  有一阵子,我决定放弃吉他,考上学校准备念书去了!这时,突然有人打电话来,问我要不要一起录音、做唱片?就这样,我又很自然走进了这个圈子,说起来也是很巧合!回想更远以前的那个年代,那时候的乐师是垄断的,但也是崇高、神秘的。他们总是留长发戴墨镜,外人完全不知道他在干嘛?你连去录音室看都不可能!但我可能运气不错,当我们想要做这件事情时,刚刚好MIDI时代来临,年轻的MIDI人可能就找和他同辈的朋友,正因如此,我们才能顺利的搭上这班列车,一切都是机缘。<br />其实,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我的工作,就是因为有的时候可以玩你自己的,当然,你玩的东西可能就在这数小节之内,人家不会注意,也不可能是什么主打歌,不过乐趣也在这边。<br /><br /><br />编:成为录音师是你从小的愿望吗? <br />江:我从小的志愿和现在差很多,小时候很想做Jimmi Hendrix和Jimmy Page,但是实在是差太远;身为艺人的他们,可能一辈子就只要弹那几首歌,相较之下,我们一年不知道要弹几千首歌!弹完我也忘记了,各种乐风各种style通通有,不太一样,真的差远了!<br /><br />编:有没有比较擅长的乐风?喜欢何种乐风? <br />江:我这个人喜欢跟着感觉走,并不会坚持特定的乐风。但以吉他艺人的角度来看,这样并不算好,比较缺乏个人特色。在这个环境需要的是:你要会很多东西去应付各种情况,可塑性要很强。<br />  其实我并没有喜欢的乐风哩!我所听的音乐,多半是与我的工作无关的东西。一张Chick Corea专辑,我可以摆在车上听个半年一年而不厌倦,听这些与工作上扯不上关系的音乐,纯粹是一种欣赏,一种相对的补偿作用。<br />  对于音乐的欣赏,我是很善变的,有的时候喜欢黑人、很jazz的,有时候又喜欢来点狂野的感觉;总之,我没有固定的偶像!<br /><br /><br />编:江老师,请问您现在所使用到的器材有哪些? <br />江:我并没有常用的器材,而且经常改变。我现在有一个Shecter,原因是因为我试过几种Fender的琴,我觉得它正是标准的Fender tone;另外有一把Valley Arts,那一把非常好弹;还有一把Kansar,这把是纽约琴,也就是Dire Strait的Mark Nofulous的琴,那把很贵,但是我不喜欢!我的木吉他是Martin 1996年纪念琴。还有一把古典吉他,名字我念不出来,是西班牙文;另外还有一把尼龙弦的吉他,是Takamine。<br />  我现在的前极我很喜欢,是Custom Audio,还有一个Rocktron的silencer,还有一个是BBE的Compressor,还有一个是Simulators,ATA的真空管,还有Eventide的H3000、SE Harmonizer,还有一台是Electronic的2290(Digital delay),Tuner就不用讲了!大家都差不多,大致上就这样,然后用EV(小潘:是不是Peavy啊?)的喇叭。后极有两个;一个是Marshall,一个是Encorn。<br /><br /><br />编:每次录音光是器材就要一卡车来载了吧? <br />江:所以在这个圈子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行业,就是搬乐器。<br /><br />编:是否常有添购设备的动作? <br />江:最近可能会添购一对Mesa Boogie的喇叭。其实还好哩!当个吉他手,除非你自己手痒!想要换…其实不须要太去换,不像MIDI,MIDI的花费就大了!<br /><br />编:能否给想学好吉他的人一些建议? <br />江:一般学吉他的人,总是想先学他想弹的歌,老师就会因应这个市场的需求,以这个方式教学生,这并不是个好现象!我觉得学习的最佳状况,就是抱持着「你自己去做一件事情」的观念;当你碰到很多问题而一一解决时,那才是你的进步。你才会了解书上所写到底是什么意思?到底该怎么用?因为你在这个状况?面。<br />  老实说,我刚开始知道Arpeggio技法,是我模仿Led Zeppelin的Stair way to heaven时,那时候我就发现,其实他的Arpeggio不是固定的指法,而是取决于音的关系,视他对音的需要而定。我个人的习惯是:如果我想要某种弹奏方式,我就全心去经营那种效果,因为这样子的话,才会碰到很多问题,虽然这并非安全的方法!可是,正因如此,才比较容易进步。总之,要试着去碰到问题,否则,你将永远活在太平的日子,很难有所进步。<br /><br />编:你是说并非一定要遵循现成的、固定的弹奏方式?花费的时间是否会相对增多? <br />江:会!会很艰辛!常常绕了一大圈回到原点,才进步那么一点点。早期录音时,常有这种感觉;比方说我今天录一首歌,想了很多细节,录完之后,自己可能觉得还可以,满意度普通,但当唱片发行,电台、电视播放后,再次听到便发觉:「咦?没有什么嘛!」虽然如此,这中间有很多小东西已经被你解决,你下次再用的时候,就更快了!其实进步都是在那些琐琐碎碎的小东西,还有一些小小的表情、小小的和弦安排,不断堆积出来的。<br /><br /><br />编:愿不愿意谈谈您在香港得到「最佳编曲奖」,当时的心情? <br />江:那首歌是在1992年底录的--周华健「花心」专辑?的「明天我要嫁给你」。在我出国前夕,他打电话找我为他录这首歌。当天,我们在录音室?,花了整个晚上讨论,那种感觉非常好!毕竟艺人自己参与制作,在当时并不普遍,我们就这样一边讨论一边做。到了半夜,我安排了琴及设备,之后便小睡了一会儿,一早起来,匆忙录完就赶着离开。那时候录完的整个感觉:很爽!感觉非常难忘!我们都知道这首歌一定不是主打歌,纯粹自己作爽而已。后来滚石宣传方向挪向香港,没多久,就传出在香港得奖的消息。之后,他们才打电话告诉我,原来奖已经领了!第二天我看报纸:「呜…没有我的名字…」<br /><br />编:请问江老师,在您参与制作的专辑中,有没有比较满意的作品? <br />江:我喜欢的东西都是小东西;比方说齐秦的上一张台语专辑中,有一首演奏曲的Intro我蛮喜欢的,但是我不知道那叫什么名字?对我来说那是有style的。当然,周华健那一首「明天我要嫁给你」我自己也蛮喜欢的!做那首歌我尝试用另一种手法:我用Flanger的Line电吉他做底,十年前我就想到这个idea,包括音色,好不容易逮到机会,这个想法便派上用场了。还有一首杜德伟早期翻唱的歌,叫做「Hello」,那也是周华健制作的,他找上我,并说出他对编这首歌的要求,因为华健以前是民歌手,所以他希望每一张专辑都有一首民歌味比较重的歌,完全不考虑市场的问题--我也喜欢做这种事。<br />  最近还有一张比较喜欢的专辑,就是赵传的「素兰要出嫁」,我个人认为那张专辑蛮有型的。说来好笑,那段时间,我编的东西常会固定同一个style,因为那时候,我又Deep Purple拿出来听一遍,他们喜欢将弹唱分开进行,我很欣赏他们的东西!所以,那段时间我只要碰到case,就会尽量灌输这种概念!<br />  赵传的「我来念歌啰」也是我蛮喜欢的一首。他丢给我的时候,我听到的还是「陈达」那个年代的版本,和赵传的型完全不同。最后我想到一个办法:我运用「娃娃器」的效果,仿着月琴的弹奏方式,并将reverb全部关掉,作出干涩的效果,然后请赵传跟唱。我的构想原止于此,没想到在mix的时候,录音师突发奇想的玩了很多效果,整首歌因此变得非常有立体感,很stereo。我喜欢这样工作过程,讨厌遵循着既定的模式,而困住自己!<br /><br /><br />编:您有没有可能像某些乐手一样出个人专辑? <br />江:说实在的,我不是没有这种企图心,而是越来越小了。现在的我,仅想在工作上的变化中寻找乐趣,并不想勉强自己。况且,目前这个市场上,似乎没有多余的空间;曾经出过个人演奏专辑的前辈,并没有得到太多注意及认同,效果、反应都不理想。在没有煤体支持的情况下,我们几乎完全没有空间,没有社会地位!主持人在进行访问的时候,他可能完全不知道如何发问?事实上,在这个市场,你如果没有媒体,根本完全无计可施,这真的是一件蛮可悲的事情!电视节目主持人,总是惯用主持秀场的方法对待乐师,其实这无非是一种羞辱!所以说,国内外的音乐环境的确不一样!<br />  上次我在录音室碰到黄中岳,见他正埋头苦干的录自己的专辑,这种精神让人敬佩,因为他全部一手包办,在有限的预算里创造理想。我觉得很欣慰的是:还是有一些年轻的吉他手,为音乐理想而努力不懈,让我十分佩服!<br /><br />编:在国内,这些属于非主流的市场,确实难以生存。 <br />江:国民的音乐素质也是影响因素。大部份人对于音乐,几乎都是同一个角度的认知,不假思索的追随符合大众味口的音乐,跟得上流行、够热门的音乐,便能受欢迎的;而那些冷门音乐,就在完全不被了解的情况下,忍受着被忽略的份儿了!所以,想全面打开国内的音乐市场,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吧?(麦书编辑部)<br />

kk 2005-8-2 13:21

hehe   我刚找到  就发了  <br />还没仔细看

你们 2005-8-2 13:44

楼主真厉害 很喜欢这个人 还有包小柏

kk 2005-8-2 14:24

有这个“天才吉他手”的称号吗<br />小江  你真的太棒了!!!

朵朵 2006-6-18 00:24

他很少跟华健演出的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转帖 ---天才吉他手 ----- 江建民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