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ard logo

标题: [分享]几个哲理小故事,净化心灵之用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蓝天之音    时间: 2004-7-7 20:09


独木桥的走法

 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里学院家。一天,几个学生向他请教: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
  他微微一笑,什么也没说,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。在他的引导下,学生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。接着,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,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,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景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汉。原来,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的大水池,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,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,有好几条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,朝他们“滋滋”地吐着信子。就在这蛇池的上方,搭着一座很窄的独木桥,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走过来的。
弗洛姆看着他们,问:“你们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?”大家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不做声。
  过了片刻,终于有三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。其中一个学生一上去,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,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;另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,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,才走到一半,就挺不住了;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,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。
  “啪”,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,强烈的灯光一下了把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。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,才发现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,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暗淡,他们才没有看出来。
  学生们没有做声,“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?”弗洛姆问道。“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?”学生心有佘悸地反问。
  弗洛姆笑了:“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,这座桥本来不难走,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里威慑,于是,你们就矢去了平静的心态,乱了方寸,慌了手脚,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——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啊。”
  其时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在面对各种挑战时,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、不是因为智能低下、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,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、分析得太透彻、孝虑得太详尽,才会被困难吓倒,举步维艰。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,更能够勇往直前。
 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,能够忘记背景,忽略险峰恶,专心走好自已脚下的路,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。

作者: 蓝天之音    时间: 2004-7-7 20:17


人生从一件事开始

10年前,我舅舅只是城郊的一个农民,但他爱看书,不喜欢说话,给人的印象总是有点儿木讷忧郁他还喜欢种花养草,这在当时的农村可不是什么优点,周围的人便有意无意地嘲笑他,说你的命苦哇,没生在好地方好人家。舅舅却充耳不闻,该怎样还怎样。
一天,他走进当时刚刚由县改市的市区里,胡乱游转,发现在市政府的一侧,有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他站在那里看了半天,不由自主地说:“多可惜,这要是整成花园,该多好!”不想他的话音刚落,就有人在他的身后搭话:“你想的不错,能详细说说怎么个干法吗?”
舅舅转身看到一个中年人正在朝自己笑,还有个年轻人站在他身边。年轻人走上前说:“这是新来的市长。”舅舅朝市长看了看说:“如果你同意,我可以把这块荒地改成花园。”市长说:“市里事情太多了,恐怕一时顾不上投这个资。”舅舅说:“我不要钱,修成后由我来看管就行。”
市长想了一下,有点感动地点了点头答道:“我同意”。他让秘书将此事通知有关部门,免得遭到干涉。第二天,舅舅开着他农用三轮车来了,车上装满了各种工具。他首先清走了垃圾,铲除了杂草,接着是平整园地,围扎栅栏,并让人写了个牌子:百万花园。因为他的小名叫百万。
一人农民自费修花园的消息不胫而走,不但招来了许多市民围观,也招来了电市台和报社记者。但舅舅对记者的提问一句不答,只是埋头干活。越这样,记者们越感兴趣,于是舅舅和他的“百万花园”一天天成了这个城市的焦点。不久,不少人由原来的瞧稀罕看热闹而开始伸出援助之手,有人送来了树苗,有人送来了花种,附进一所中学的学生们放学后还来参加义务劳动。更有一家花圃,送来了玫瑰、蔷薇的插枝。另有一家木制品公司的老总听到消息后,表示要向“百万花园”免费提供长椅等设施。
  几个月后,原来杂草丛生、垃圾遍地的荒地,变成了一座美丽的花园:木茵茵的草地,鹅卵石小径连着一排排白色的木椅。人们走进去,可以自由地散步和休息……舅舅笑了,但依旧寡言。那年他42岁。
  舅舅没有做“百万花园”的看管人,他又去了别的一些城市。有的是被请去的,也有的是他自己去的.当然,不是去做报告,而是去设计花园。因为他通过长期的学习努力,已成了一个具有种种传奇色彩的园艺设计帅。在许多城市的园林设计图上,都留下了他的名子。但是舅舅却说,最令他骄傲和满意的,还是“百万花园”——那是他改变自己生存方式和生存意的一个开始。
  是的,一个人的一生有时就是从一件事开始的。这件事不仅仅是灵感,也不仅仅是勇气,而是长期准备后必然要达到的一个高度。而此前所做的一切,只有在这件事经生之后,人们长会看到它的意义和价值。
作者: 蓝天之音    时间: 2004-7-7 20:18


最后一根火柴

一个六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遇暴风雪,迷失了方向。天渐渐黑下来,老队长神色凝重的告诉大家,如此恶劣的天气,营救工作根本无法进行,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。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的深渊。谁都明白,这里夜里温度将达到零下37度,要想在野外熬过一个晚上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最后,他们发现一块上部凸出、下部凹入约一米的巨岩,大家一齐挤进去。六个人背靠背,蜷缩着,用彼此的身体取暧。
这时,一个队员猛然发现,他们栖身处的岩疑缝里竟萦绕着许多干枯的灌木枝!大家激动不已,把目光齐刷刷投向全队惟一的烟民——老队长。老队长心领神会,从怀里掏出一盒火柴。遗撼的是,火柴盒里的火柴仅剩区区几根了。
这里海拔数千米,氧气稀薄,肆虐的寒风无孔不入。大家用身体挡着风,一根、两根、三根,火柴“哧”地一亮便熄灭了,腾地起一缕青烟。仅乘下最后一根火柴时,老队长不敢再划了。他清醒的知道,如果这根火柴再不能把柴火点燃的话,他们将魂断高原。
气氛骤然紧张真情来,老队长拿火柴的手开始颤抖。狂风裹挟着雪粒打在脸上,六个生命,一根火柴,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幕!
深思熟虑了许久,老队长命令在家把臃肿的外衣脱下,拥在各自胸前,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,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。在火柴擦向磷纸的刹那,每个人都竭力屏住了呼吸。“哧”地一声,火柴绽开一朵绚丽的火花,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。老队长忙将自已的帽子点燃,放在树枝下。一堆篝火疯狂的燃烧起来!那一夜是何等漫长。生死之间,大家看到了自身的渺小,同时对那根救命的火柴产生了近乎崇
拜的敬意。天亮了,沐浴着温暖的阳光,人们的眼里闪烁着泪花。
谁也不会想到,创造奇迹的,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。
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会有它的伟大之处。一个人没有理由自轻自贱,更没有理由去对那些所谓渺小的事物重新审视,哪怕是一根火柴。
作者: 向日葵    时间: 2004-7-7 20:32

很有道理!好!!!
作者: 蓝天之音    时间: 2004-7-7 20:35


永不凋谢的玫瑰

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,早已过世了。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: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,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,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。这天早晨,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,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,抓在手中,从容地往外走。苏霍姆林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,他弯下腰,亲切地问:“孩子,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?能告诉我吗?”小女孩害羞地说:“奶奶病得很重,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,奶奶有点不信,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,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。”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,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,他牵着小女孩,从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,对孩子说:“这一朵是奖给你的,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;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,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。
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。为了爱的教育,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个真正的人一样站立在这个世界上,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。
5年前,我偶然想到,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,让学生续写,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?
结果让我大失所望。几百名高中学生,文章的中心内容都是写教育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,写了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,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的处罚……那些不遗余力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,让我从心底厌恶。
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,使我想到,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,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。在他们的文章中,似乎只有道德规则(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重要),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,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,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——在他们的心中,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。
又是几年过去了,我认识到,与其叹息,不如把我想说的说出来。我再也不指望有梦,有美丽的幻想,在应试教育已经坐稳了江山的时候,我也不指望再有谁能给我惊喜。我想我只有更多地讲述这样的故事,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,能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,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。

作者: 逆风飞扬    时间: 2004-7-16 16:00

我喜欢第一个~
应该学会勇敢的面对!
作者: 逆风飞扬    时间: 2004-7-16 16:03

引用 (蓝天之音 @ 2004-07-07 20:35:12)
永不凋谢的玫瑰

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,早已过世了。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: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,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,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。这天早晨,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,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,抓在手中,从容地往外走。苏霍姆林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,他弯下腰,亲切地问:“孩子,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?能告诉我吗?”小女孩害羞地说:“奶奶病得很重,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,奶奶有点不信,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,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。”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,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,他牵着小女孩,从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,对孩子说:“这一朵是奖给你的,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;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,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。
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。为了爱的教育,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个真正的人一样站立在这个世界上,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。
5年前,我偶然想到,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,让学生续写,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?
结果让我大失所望。几百名高中学生,文章的中心内容都是写教育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,写了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,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的处罚……那些不遗余力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,让我从心底厌恶。
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,使我想到,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,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。在他们的文章中,似乎只有道德规则(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重要),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,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,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——在他们的心中,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。
又是几年过去了,我认识到,与其叹息,不如把我想说的说出来。我再也不指望有梦,有美丽的幻想,在应试教育已经坐稳了江山的时候,我也不指望再有谁能给我惊喜。我想我只有更多地讲述这样的故事,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,能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,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。

可爱的小妹妹” 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,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。”天真无邪,试问现在有几个小朋友会这么做?
作者: 陈进    时间: 2004-8-4 16:06

让每个人 作一朵 永不凋零的玫瑰




欢迎光临 摆渡论坛 (http://bbs.wakinchau.net/) wakinchau.net